(资料图片)
茫茫戈壁,莫高窟静立千年。从青春少女到白发苍苍,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守望这文化瑰宝长达一个甲子的时光。如今,在距地球4亿多千米的浩瀚星空中,一颗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——“樊锦诗星”正静静运转。
星光之下,是奔赴与扎根的不朽传奇。从北京大学毕业后,坚信“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向”,樊锦诗西去敦煌,从此便是一生的事业。喝咸水、点油灯、住土屋、睡土炕、捉老鼠,成了这个江南姑娘的家常便饭。从“小樊”变成“老太太”的漫漫岁月里,她没有觉得苦:“国家把这么重要的遗产交给我们,我们要对得起国家,对得起祖宗,对得起历史。能为莫高窟做事,是我的幸运。”
7月10日,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在会议上发言。当日,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。继捐资1000万元支持敦煌学研究后,樊锦诗再次捐资1000万元用于敦煌文物事业和急需人才培养。会上还正式命名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为“樊锦诗星”。樊锦诗今年85岁。1963年,她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来到敦煌莫高窟,至今已从事敦煌文物事业60年,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。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
荣誉背后,是传承与奋进的动人故事。常书鸿、段文杰等一代代“打不走的莫高窟人”,守护千年瑰宝、传承中华文明,让曾经的疮痍之地成为今天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开放的典范。洞窟坍塌损毁时,他们徒手清沙、修筑围墙;世风浮躁时,他们埋首勤学、甘坐冷板凳,终在敦煌学研究上扬眉吐气;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他们开拓创新,以多彩文创让敦煌文化走进千家万户。
在满头华发的樊锦诗身后,是保护和科研力量日益壮大的“青春敦煌”;望向苍穹,“樊锦诗星”的精神之光,正激励着一个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古老民族。时代呼唤更多“樊锦诗”,守一不移、开拓创新,继续推动文化繁荣、建设文化强国,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贡献。
来源 新华社 | 作者 施雨岑 张玉洁
编辑 曾佳佳
流程编辑 刘伟利
关键词: